了城市供热工程是我国北方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水平、档次和质量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程度有较大影响。我国目前供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分散小锅炉、小火炉及少量的低温核供热和热泵站供热。其中热电联产、区域锅炉、热泵是比较先进的供热方式,也是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热源,但是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浪费一次常规能源(煤、石油),污染严重的问题,而低温核供热是新兴供热技术,在瑞典、俄罗斯等供热事业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对上述四种主要的供热方式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发展低温核供热事业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1 各种供热技术发展概况 1.1 低温核供热 低温核供热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核反应堆单纯供热的供热方式,这种方式固有安全性好,对环境污染小,供热效率高。核供热既可满足用户对室内供暖温度的要求,同时由于降低低压参数,使反应堆安全性大大提高。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辐照量比燃煤热电厂还低,更不排放烟尘、CO2、SO2等有害物质。而且由于它的能量密度高,可以占很少的地方,集中产出大量的热能,对解决集中供热中燃煤和燃油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运输问题,缓解煤炭紧张具有现实意义。我国由清华大学核研院研究主建的5 MW低温核供热示范堆于1989年正式运行,至今已安全供热9年,表明我国已经掌握了核供热堆的有关设计建造运行等方面的技术。从长远来看,低温核供热堆以其安全、清洁、高效的特点为城市供热指明了方向,而且随着核技术的成熟更加具有竞争力。 1.2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是一项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在发电的同时,有效地利用汽化潜能进行供热,合理地实现了热能由高向低的梯级利用,总的热效率可达90%以上。它不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电力供应。如果热电厂配置
- 供热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 2012-02-28
通过对低温核供热、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热泵站等供热方式的技术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认为发展低温核供热替代传统供热方式是我国供热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技术角度、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说明了发展低温核供热的必然性。
附件下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