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L观点:2024年是HFCs制冷剂配额制度实施的第一年,全球制冷剂市场供需是否平衡,价格是否异常波动,是检验《基加利修正案》在中国HFCs相关落地政策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的核心参照指标,65%氢氯氟烃(HCFCs)基线部分作为履约安全余量,2024年暂未下发到制冷剂生产和使用企业,将起到保障上下游产业链稳定,避免 HFCs 供应过剩,引导行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政策: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控制碳排放总量,保证履约任务完成
从政策面看,2021年9月15日,《〈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正式在我国生效。这就意味着《基加利修正案》列入的18种HFCs受控物质,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一组发展中国家氢氟碳化物削减时间表如下:从2024年起将受控用途生产和使用冻结在基线水平,2029年起生产和使用氢氟碳化物不超基线的90%,2035年起不超基线的70%,2040年起不超基线的50%,2045年起不超基线的20%。到2045年削减80%。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淘汰时间表是按照《基加利修正案》规定的中国所在的协约国基线值为基准线,基线值为“2020—2022年 HFCs 生产和使用年平均值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 65%,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计算。”该淘汰进程表,完整呈现了2024年到2045年我国氢氟碳化合物减排任务分阶段削减目标。
供应:以吨为单位,只核发HFCs部分生产配额,控制供应引导市场可持续发展
从产品供应来看,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公示明确了2024年度主流制冷剂R22, R142b,R32, R134a, R125,R143a等产品年度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等指标,意味着从供应端基本锁定了当前主流应用制冷剂的生产总量和内、外销供应量。其中,R32生产配额最大为23.96万吨,内用生产配额约14.19万吨,占比为59.2%;出口配额为9.764万吨,占比为40.8%。2024年R32生产配额企业降序排序依次为:巨化/东岳/三美/东阳光/梅兰/永和/鲁西。其他产品生产配额与市场份额如下图所示:
需求:家用空调R32机型市场份额超过70%,市占率还将持续上升
当前我国制冷剂市场正处于二代产品氢氯氟烃(HCFCs)制冷剂加速淘汰,三代产品氢氟烃(HFCs)制冷剂稳中有增的替代期,这种趋势既反映在空调售前市场,同样也体现在空调售后维修市场。美的、格力、海尔2024年R32机型排产比例已经超过80%,奥克斯、TCL、海信科龙排产比例也在60%以上,未来R32机型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挤压R410A机型,行业整体占比有望达到90%以上。
价格:制冷剂工厂销售策略发生转变,竞价争量出货现象消失,市场回归理性竞争
产业在线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基线年期间R32最低成交价格曾跌破12000元/吨水平,结合当时主要原材料氢氟酸和二氯甲烷的价格水平核算物料成本,完全采购原材料生产的制冷剂工厂,单吨R32亏损超过4000元。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制冷剂工厂集体看好R32的应用前景,非常时期的血拼更多是为了赢取未来更长时间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不拼意味着被淘汰出局。
2023年虽然没有配额政策限制,但随着基线年期间供应格局的基本确立,洗牌完成后产品价格逐渐回归成本线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工厂根据产业链完整度、生产规模大小不同,成本同样存在一定差异。
2024年以来,对HFC制冷剂来说是价值回归、毛利率回归的一年,内外贸价格集体突破成本线,上升到2020年之前的盈利水平,最新R32市场主流价在28000-37000元/吨。分析其价格上涨较快的原因,从业者归结为2024年需求行业采购量与制冷剂工厂生产量不对等,需求过于集中,生产周期不匹配。制冷剂工厂一般全年生产时间约10-11个月,而空调工厂生产周期主要集中在每年2-6月。反映到生产数据上,截至5月底,制冷剂R32生产配额消耗量约占全年的40%~50%,行业平均在45%,而空调行业全年排产完成率已经高达55%~60%,行业平均接近60%。此类供需矛盾主要由行业生产特点决定,而从全年的行业供需规模来看,2024年HFCs制冷剂仍有50%的生产配额有待释放。
综上,2020-2022年中国R32年均产销量约24万吨,其中售前设备(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工业制冷等)、外贸出口(以单工质或者混合制冷剂形式出口)、售后市场是R32三大主要用途,分别占其需求量37%、52%和11%。由于R32主要用于替代二代制冷剂R22与三代混合制冷剂R410A,而售前市场产销规模扩容与市占率上升趋势明朗,再加上售后市场R410A、R32同样呈现增长趋势。乐观估计,在供应规模相对稳定的全球格局下,三大主要用途将从需求端对R32形成强劲支撑,制冷剂R32将迎来高景气度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