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张瑞敏:KPI是把双刃剑
  •   来源:《商界评论》杂志
  • 2016-08-08
1.封闭组织过时了

  “人单合一”的套路与打法

  “人单合一”从海尔提出到现在已经十年了,现在已经进入2.0阶段。“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人单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连到一起。

  穆胜:

  海尔之所以能够把“人单合一双赢”的理念落地,在于你们有一套工具体系,从战略分析到绩效计量几乎都是新的模型工具。让我们回到对于工具的讨论,海尔这种以用户为起点的商业逻辑为何非要用新的模型来分析?

  张瑞敏:

  这个时代,传统的财务报表关注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这些维度并不能说明企业的状况。

  举例来说,一个企业稍微调整压货押款的策略,就可能让财报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企业还是那个企业,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这有点像一个人在跑步机上跑,数字显示他已经跑了很远了,但实际上他还在原地。

  再比如,海尔以前走出国门时,曾经有国外经销商要求我们把产品提供给他们,他们贴牌出售,可以给我们更多的采购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当时我就坚决回绝了,那相当于在出售企业的未来。没有品牌,我们就没有用户,最终只会失去企业的价值。如果我们答应他们,财报肯定会很好看,但实际上企业的价值却是在降低的。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计量标准,能够计量企业真正的价值,就像能够显示一个人究竟走了多远。现在,我们的共赢增量表就是在这样一个方向上做探索。目前,我们已经把这张表交给美国会计学会,他们已经开始了研究,并且表示出惊喜,他们说:“我们一直在找这样一个工具”。

  穆胜:

  互联网时代对于企业的估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是用户价值;第二是资源价值,如乐视主张的云生态;第三是运营价值,也就是连接供需变现出商业结果的能力。但这些估值方式更多是停留在天使或VC的经验层面,海尔的共赢增值表对这三者都是有计量的,而且开始把这种计量标准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例如,你们计量生态收益,就是计量云端究竟有多丰富(资源价值),这种丰富的云生态能够多大程度上变现为现实收益(运营价值)。如果有项目在这一栏是空的,那么,显然他们还只是卖硬件的境界,这种项目的估值是大大小于卖云端,也就是有生态收益的项目的。

  不仅是在企业价值计量的问题上需要采用新的工具,你们用“用户付薪”和“并联”来重塑组织,完全把市场机制引入了科层制。这样一来,传统评价绩效的工具(对你们来说)似乎也失去了意义,如平衡记分卡。

  张瑞敏:

  我们曾经在2005年左右花大价钱邀请过IBM来为我们做咨询,引入平衡记分卡。但是,在2008年左右,我们就放弃了这一工具。

  事实上,平衡记分卡也被国内不少企业运用过,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总结起来,平衡记分卡是“数、机、人”,用“机制”(流程)连接“人”(员工成长与发展)和“数”(财务、客户维度)。这种连接中,流程是关键,但过于关注流程本身并不能产生财务和客户层面的绩效,流程本身并不是目的。

  我们也曾经按部就班地做了流程再造1 000天,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后来发现离开了用户这个起点,流程就失去了意义,而人的成长更不可能通过流程转化为财务和客户层面的绩效。

  举例来说,在医院病人需要先去诊病,再去划价,再去拿药,再去治疗。其实,从用户的角度看,他最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直接获得全方位的服务。这就是关注流程本身和关注用户的不同。

  穆胜:

  赞同。我曾经在很多我提供咨询服务的企业内尝试过推行平衡记分卡,这个模型的逻辑是很强劲的,但一旦运用起来,就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运用者本身的商业感觉去诠释,否则就可能出现流程本身没有问题,但连接不上“两头”的情况。再加上,用户需求快速迭代,固化的流程很难支撑企业持续成长。

  我们侧目于海尔人单合一效果,但常常忽视了人单合一的生存土壤与环境,在传统的连接模型中,对流程本身的追求往往是第一位的,最终会遮蔽价值的意义。从财务数据到用户价值,海尔抛弃了对流程、数据等表象的关注,将目光聚焦于用户价值、企业价值,关注点的改变带来源动力的改变,最终催生共创共赢的新模式。

  2.KPI是把双刃剑

  KPI被当成了管理的控制手段

  KPI变得越来越多,但企业的绩效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

  穆胜:

  平衡积分卡后面又发展出了针对员工成长层面的“员工积分卡”,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人力资源积分卡”,这三张卡形成了“三部曲”,似乎是要量化出从组织能力到财务绩效的全过程。于是,KPI变得越来越多,但企业的绩效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

  张瑞敏:

  在科层制内,基于复杂的战略框架形成了若干的KPI,而后KPI被当成了管理的控制手段。但是,当我们考核KPI时就会发现,下面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即使完成了一堆数字,也没有办法真正提升企业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穆胜:

  一来是因为这些KPI不是基于用户需求产生的,相对僵化,而用户需求相对变化;二来是因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级总有办法对付你,要么就是不给上报关键的KPI,要么就是KPI正确但数据有问题,要么就是KPI和数据都没问题,说客观条件不好。即使KPI指向用户需求,考核也落实不下去。

  张瑞敏:

  KPI不是不好,而是只适应大量生产时代(MassProduction),如IBM在大型机和PC时代,他们需要尽快生产出货品,推到销售终端。这个时候,市场需求是相当旺盛的,厂家异常强势。

  所以,这时的KPI是很好的模式,能够确保大家步伐一致,尽快实现收款和分配。出货量大,而且利润丰厚,企业也没有了危机感,大家都活得很舒适,没有人会去思考这种组织有什么问题。

  于是,挣钱多的时候,大家一起乐,不挣钱的时候,谁都没有责任。现在是大规模定制的时代,必须以用户为中心,KPI考核不能确保找到市场,更不能确保定制实现,就开始失去了意义。

  穆胜:

  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已经是长尾分布、千人千面、快速迭代、无限极致……再也没有一块能够用标准品满足的大市场,只有细分市场内部才有高毛利,才能确保高需求。不能持续迭代的KPI显然会制约企业的灵活性。

  张瑞敏:

  对,如果逃不出这个逻辑,就依然是科层制。我们看到很多的知名企业,敢于打破科层制的还是不多。通用公司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提出的“无边界组织”其实是一个尝试。这个理念源于他某一次在和太太度假时的灵光一现,回到企业里,他请来了戴维?尤里奇作为高参,开始实施自己的构想。

  但现在看来,他的无边界组织依然是科层制。我曾经也与他交流过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他认为非常大胆。

  “三化”破立实验的真相

  海尔改革的“破立实验”也在不断扛住内外部压力,坚决推进。自2013年,海尔启动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

  穆胜:

  韦尔奇与尤里奇在实践的,也许可以被称为是“健康的科层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边界组织。

  张瑞敏:

  有意思的是,很多专家的观点似乎也还是有很强的科层制基因。他们到海尔去访问时会有个典型的问题,“要让所有员工成为创业者不可能,有人天生不是创业者,那怎么办?”我说不是要让所有员工去创业,而是要让所有创业者到我平台上面来。

  穆胜:

  当组织是科层,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选用育留;但当组织是平台,就需要做孵化机制、激励机制、收割机制、风控机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是挖坑(设计岗位)、填萝卜(选人和用人)、养萝卜(育人)、留住萝卜(留人)。但在海尔这类平台组织上,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HR的职能也会改变。

  海尔现在在集团顶层已经不存在类似专家中心(COE)一样的人力资源总部,HR作为“三自”(由战略、财务、人力、法务、IT等若干机构组成的“机构化的业务伙伴”,从原来的“顶层控制”到现在的“融入业务”)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小微生态圈。海尔HR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投资评估和投后管理。这让人不可思议!

  张瑞敏:

  我们的人力资源部不是科层制里下规定、下命令的,而是提供资源的,融入业务是对他们的要求。我们不想让他们躲在后台,他们也需要和其他价值创造的主体“并联”起来,一起面对用户,创造价值。

  穆胜:

  其实,要分辨某个企业的组织转型,完全可以看看他们对于员工的绩效计量方式。

  从考核载体来看,绩效考核用于科层控制,是用KPI评价绩效,而绩效工资基数×KPI得分构成了员工与业绩相联系的可变收入,先不说KPI的评价是否准确,这部分可变收入的数量相当有限。这和海尔将员工变成经营者,将其收入完全与其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是不一样的。

  从考核主体来看,绩效考核的主体是上级,而人单合一的考核是用户。前者来自科层内部,后者来自市场,又是不一样的逻辑。

  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上,KPI考核在科层制里,被称为“弱激励”;而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在科层制外,是市场机制里的“强激励”。这不仅说明了激励的强度不同,也说明了激励的灵敏度不同,更说明了激励的动力源(12.670, 0.01, 0.08%)不同,究竟是领导作为动力源,还是用户作为动力源。

  张瑞敏:

  听用户的而不是听领导的,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我们希望打破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很小以至于为零,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任何人,市场最终的均衡结果都是有效的),让企业内部也有市场交易,用市场交易的方式来激活员工。

  从另一个方向上说,我们也希望企业变得更加开放,没有边界,能够引入更多的创客。乔伊定理说:“最好的人永远在为其他人工作。”拿研发来说,如果我们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那比我们自己在本地埋头做要好多了,世界都是我们的研发中心。

  穆胜:

  互联网时代,资源都在云端,都是可以连接上的。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思考,如果引入太多的外部创客,会不会让内部的人被淘汰呢? 当然,任何一个生产力的迭代更新,都伴随着淘汰一些落后生产要素,人也是生产要素,也会面临着这种淘汰。说起来很残酷,但实际上这就是这样。

  张瑞敏:

  现在不是由我们来决定淘汰谁,海尔变成自组织了,到底用谁,由平台自由选择,由用户来决定。我们现在是用户付薪,个人能够获得收入,在于他能否为用户创造出价值。当然,这对于员工来说肯定是个挑战。

  基于原来企业文化,他们执行力很强,现在一下子变成创业文化,的确有很多人不适应。本来你说叫我攻上山头,死了也要攻上去,现在这么多山头让我自己决定攻哪个,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穆胜:

  市场规则清晰,你也可以转型为创客。虽然会淘汰一部分员工,但从另一个方向上说,开放的组织也成就了很多创客。不然,我们不会看到雷神游戏本、有柱网、小帅影院等互联网的产品或项目在海尔的平台上长出来。这些小伙子们,也许还在朝九晚五地过着“混单位”的日子。

  现在海尔要做的就是要把中层管理者的“隔热墙”去掉,让企业和用户连在一块,资源利用的目的是为用户创造最佳需求,让企业内部进而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事实上,这也是海尔组织转型的关键,即企业组织由原来的“串联式”改为“并联式”,最终让海尔转型为可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利益共同体里面,各种资源可以无障碍进入,同时能够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3.内部体制攻关

  海尔你学不会?

  海尔的组织转型真正探索起来不容易,探索后的成果虽然看似简单,但路途却非常艰难。

  穆胜:

  如今,国内好多企业想学海尔,但却相对比较犹豫。不少人认为海尔“太超前了”。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瑞敏:

  不仅是国内的企业,不少国外的企业也认为我们“太超前了”。我和不少国外的企业家和学者都交流过,他们认可这一方向,但都认为困难重重。

  穆胜:

  西方企业在市场化的文化中长成,对于海尔把市场机制引入科层制,按理说应该更能接受,为何他们会这样瞻前顾后呢?

  张瑞敏:

  我感觉他们是背负了华尔街(资本市场)的期望吧,做我们这种改革,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一旦出现利空,很有可能被放大,影响企业估值。这不是谁都能承担的。

  穆胜:

  能不能这样说,西方的500强企业里,很难成长出那种网络化的组织了?即使他们再清楚那种组织形态是正确的,自己需要改变,也不太可能将改变发生。

  张瑞敏:

  对,我认为很难。

  穆胜: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说创新力来自组织模式,美国以后的创新力都会来自硅谷吗?还是来自那些从0到1 的小企业?

  张瑞敏:

  但这些小企业可能会随着自己的壮大,又走向科层制。一走到科层制,他们可能又会丧失掉创新的动力。我去过Google,他们之所以能够保持创新,原因在于他们坚持市场化,需要追求短期利益的部分采用了科层制,而在需要创意的部分采用了相对柔性的组织模式。这才让他们保持了持续的活力。另外,这类企业还必须要有“同股不同权”的治理结构,不用被华尔街的投资者挟持。

  穆胜:

  谷歌有点像“KPI+OKR”,是一种混合的组织模式。您的意思似乎是,华尔街要求KPI,而KPI意味着科层制。但是不是也有例外?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即使背负华尔街的压力,也并没有因为财报不好看就走入了创新的困境,他们仍然没有用科层制来实施KPI主义。

  张瑞敏: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能够说服华尔街,他们能够证明他们庞大的用户群能够产生的价值,所以资本依然会追捧他们。但一般的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会被华尔街的短视逼入科层制。

  穆胜:

  也就是说,如果要驱动企业走向平台化、网络化,必须要是从0开始的小企业,还必须有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能够相对隔离于华尔街,还要有商业模式能够让华尔街信服。这些条件的确太苛刻了,以至于很少有企业能够实现。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西方的企业大都缺乏一代企业家掌舵,而是职业经理人操盘。他们对于企业可能也没有一代企业家“吃得那么透”,驱动改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对于海尔来说,海尔也是两地上市公司,你们不怕背负资本市场的期望吗?

  张瑞敏:

  这里面就需要有控制了,互联网之父凯文?凯利曾经告诉我,企业的这类创新都会经历一个“从峰顶坠到谷底”的曲线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再次爬上峰顶。我一听,如果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那海尔可能就完了,就爬不上去了。

  所以,我们要求的是不能急剧下坠,必须要在下坠的过程中组装好飞机,重新飞起来。

  在平台上失控

  通过大量的风控机制,海尔背后更有大量的工具模型在平台上来落地这些机制。

  穆胜:

  从海尔的数据来看,近十年来营收年复合增长率6%,年利润复合增长率30%,在白电为主干的充分竞争市场,这是非常优秀的经营数据。这也体现了您提到的这种对于风险的控制是有效的。

  但是,这一点似乎被外界所忽略了,大家似乎都太习惯于科层制的逻辑,没有沉下心来领会海尔的这套逻辑。不少企业在说出“海尔太超前的判断”之前,根本就没有认真观察过海尔到底是如何做的。有的拿着媒体上的只言片语来判断海尔,有的甚至拿着十几年前的资料。

  事实上,你们一直在迭代,你们的操作是一套体系方法论。例如,在让平台上“失控”时,你们有大量的风控机制,背后更有大量的工具模型来落地这种机制,包括宙斯模型、二维点阵、共赢增值表、顾客价值表等。

  张瑞敏:

  海尔的模式一直在迭代,但不少人来到海尔,都是抱着“把你们的表单给我们,我们自己学学”的心态。这样的状态下,要理解海尔当前的模式是不容易的。

  例如,宙斯模型、二维点阵、共赢增值表,实际上都是我们探索出来的东西。我们希望能够逐步地计量出准确的表外资产、战略损益。传统的财务报表对于当下商业项目的价值计量是有偏差的,也不能支撑我们做出精准的战略决策。我们现在的计量都是以用户为基础,关注网络价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计量工具的不足。

  穆胜:

  我仔细研究过上述这些工具,并且在我辅导的一些企业里进行过应用,效果非常不错。我认为,以用户为起点构筑商业模式和战略地图,比以财务为起点更加可靠。在互联网时代,有没有用户体验的场景是关键,好的场景可以覆盖掉原来的场景,这不是财务层面能够给出的判断。另外,用户本身就可以折算成为估值,这也就是您说的表外资产的表内化。可以说,海尔的这些工具共同构成了一个体系方法论,是支撑你们商业逻辑的关键。如果不深入去探究,对于海尔模式的理解就会流于表面,更不用说学习海尔了。

  张瑞敏:

  目前到海尔来看的企业也很多,我们都是开放的。我让人统计了一下,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学不会的是一些人,但也有不少人从我们这里走出去,把我们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带走,在其他企业里做得很不错的。

  海尔学不学得会先不谈,但海尔在变革执行时的复杂程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也超出了任何一本商科教科书的理论疆域。海尔的变革速度不算慢,一年向前推进一个新的战略目标。但如果观察海尔内部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速度是海尔每一个人用创业的心态带来的。

  4.注入诚信基因

  诚信的变现能力

  马云的阿里巴巴能够被称为活跃的线上交易市场,其中就有支付宝的功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诚信的问题。

  穆胜:

  打造平台是大家向往的,当前全国已经出现了无数的孵化器、创客空间、创新工场……但平台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打造出来的。

  平台意味着是资源洼地,即在这个平台上,能够通过相对外部公开市场上更低的价格获得某些资源。海尔这个平台上,前端有诸多的门店终端,中间有稳定的生产制造系统,后端有千锤百炼的供应链,这无疑是优势。另外,你们的品牌也是很好的背书。平台也意味着有市场机制,这是你们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所提供的。

  我相信,这些都是创业者愿意进入海尔这个平台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海尔的平台还有什么?如果说,平台谁都可以去做,您认为海尔的平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张瑞敏:

  核心竞争力是买不走,学不会的。我们希望的是平台达到“趋之若鹜,不离不弃”的效果。要做平台需要两点:第一是要共享;第二是要诚信。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平台才能持续发展,也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做到这两点。

  目前,海尔的平台提倡连接,正在实现充分共享,但我们更看重的东西是诚信。如果连接和交易频繁,但大家心里都提心吊胆,这种平台显然也是效率低下的。西方社会市场经济有悠久历史,契约精神相对较强,但诚信却是当前中国商业社会最缺乏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的平台就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穆胜:

  的确,如果拥有诚信的DNA,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平台繁荣。所以,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平台上,他们会投入大力气建立平台上买卖双方的双边评价机制,甚至在双边评价失灵的时候,还会主动进行平台背书或充当交易中介。如马云的阿里巴巴能够被称为活跃的线上交易市场,其中就有支付宝的功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诚信的问题。那么,海尔是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张瑞敏:

  我们希望能够为我们的平台注入一种诚信的文化。目前,日日顺已经进入了小区终端,我们尝试推出一些诚信产品。如“五常大米”,市面上流通的数量超过了产量,显然是有伪劣品在流通。海尔做了一个平台,直接与原产地进行对接,用户在平台上直接下单,可以确保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

  诚信是让平台繁荣的基础,我们希望平台在成长时就关注用户价值。如果用户资源很多,第三方资源很多,一般来说就会形成繁荣的交易。如果形成了这个局面,诚信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因为大家愿意在这上面聚集。这个时候,不诚信的就会被排挤出去,这也是一种“自组织”的机制。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平台自己去净化不诚信的行为。前面说过,要从“流量”到“用户体验”,交易平台先是流量端,再往前发展,一定是要主动承担责任,维护用户体验。

  穆胜:

  诚信的基因也是来自你们一贯的用户思维。诚信和用户思维都是行为规则,规则之下必有价值观的支撑。事实上,这种价值观还不能仅仅是创始人一个人的,还要成为一种平台上所有参与者的共识。您把海尔这个企业变成了平台,让市场机制成为了企业内所有人的共识,现在甚至还在影响在线的人力资源(外部创客)。

  市场经济必须要有精神底层的支撑,如果说在西方,这种精神底层是自由主义,在日本是阳明心学,在韩国是程朱理学,那么在中国的海尔,您希望什么东西成为平台的精神底层呢?

  张瑞敏:

  我认为可能是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海尔要搭建的平台是打破科层制的,是非控制的,是自组织的。只有尊重人性,放开了顶层的控制,专心为平台上的创客搭好舞台,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平台和创客才能共赢。西方有自由主义的基础,他们在打造平台上可能具备一些条件。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儒家,儒家适合科层制,有利于控制,所有才会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种文化不一定适合平台。

  穆胜:

  我的确看到您多次引用道家老子的观点,原来您已经把道家文化的重要性上升到平台精神底层的高度。说来也很自然,只有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才能为平台注入自由和平等的精神,才能最大程度上尊重人性,让人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回想起您经常引用的哲学家康德的名句“人是目的”,这些思路都是一脉相承的。

  张瑞敏:

  人性都追求尊严,要做平台,先尊重平台上的人,先放下对于权力的迷恋。

  穆胜:

  其实,这才是最难学的。

  从诚信文化到诚信产品,再到诚信基因的根植,“善”的商业价值开始滋长在企业文化里面。作为企业,就要忘记固有的资源、流程、价值观,从而在行动上重塑新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诚信企业必须具备的品质,从而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5.文化差异不能阻碍管理进化

  放之四海皆准的“人单合一”

  海尔用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管理模式必须具有普世性。

  穆胜:

  海尔目前已经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人单合一双赢”这种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吗?

  张瑞敏:

  海尔目前正在思考的就是如何将我们的模式运用到全球。在海尔收购日本三洋集团后,我们为其注入了“人单合一”的模式,他们运用的效果十分不错。当然,这可能也与他们集体主义的服从文化有关。现在,我们想要把“人单合一”的模式运用到新收购的GE。虽然美国人强调自由主义,一直都有着市场化的精神,但他们长期浸泡在科层制的环境里,要让他们运用“人单合一”,难度不小。但如果他们都能运用,那就证明我们的这套模式具有普世意义。

  穆胜:

  文化的阻碍究竟有多大,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文化中,“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完全不能适应?

  张瑞敏:

  这个问题也有洛桑管理学院的教授问过我,但我的回答是“文化不同是伪命题。”无论文化差距有多大,在有一点上,中国人和外国人是一样的,都希望得到尊严。尊严就来自于自己的价值实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价值。

  现在也有人过度强调90后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但实际上90后的“出位”和“不服从”,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实现自己的尊严,那不就是把他们变成了企业的创客?

  穆胜:

  这种过于强调文化环境的观点,让我想起了时下开始抬头的“中国式管理”。这种以儒家文化作为底层,提倡家文化的管理模式,是不是在中国做企业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呢?

  张瑞敏:

  先不说这个模式在中国好不好用,如果你拿到国外去,那外国人该怎么运用?比如,我们收购了GE的家电模块,难道要让我们训练别人学习儒家文化?

  企业市场化,打造创客平台

  把权力交给每一个员工,把企业打造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平台,每一位员工都是一名创客。

  穆胜:

  家文化的管理模式要求员工和企业相互奉献,这看似美好,但就是实施不下去。所以,是否可以让员工与企业建立一种公平的市场关系,用公平的市场关系来寻找商业友谊,而不要用商业友谊去定义公平的市场关系。

  张瑞敏:

  这个理念是对的。全世界的企业都在喊以人为本,但与大多数企业以人际关系为本不同,我们是以人在市场上的价格和价值为本。“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要知道,在内部是很难评价一个人的,因为从内部去评价一个人始终会有思维定式,而且领导会左右评价结果。但如果我们把企业开放,在平台上形成公平的市场关系,这时就是以整个社会宽度去评价人,人的优劣就很容易判断,领导也不可能为所欲为。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为员工兜底也是害了他们。柯达、诺基亚倒闭的时候,劳动力市场上曾经有过一种倾向,企业开始拒绝接受这些公司的前员工,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不认可他们的能力。企业把员工养得太舒服,某种程度上是害了他们。相反,我们的平台是保持员工价值和提升员工价值的,创客们在海尔的平台上只会越来越强大。

  过去,我们也有过为员工“兜底”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大锅饭式福利。员工最初惊喜,后来习惯,大家还相互比较,谁没有占到便宜还不高兴。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条路走不通。

  穆胜:

  这种激励的效用是边际递减的,越到后面就越难持续。而且有的老板还特别不能接受员工的意见,尤其是自己授权下去以后。

  张瑞敏:

  首先,这种激励模式我是不赞成的,不应该盲目激励的地方一定不能盲目激励。其次,该给员工授权时一定要授权,如果觉得这是对员工的恩赐,员工稍有不满你就会很失望,这说明你还是有封建的皇权心态。其实,很多权力是员工应该有的,而不是靠老板的恩赐。

  穆胜:

  好多老板嘴上说放权,实际上又说一套做一套,名义上是权力下放,实际上还是管控全盘。

  张瑞敏:

  这种企业的确存在,因此导致有时权力下放下去,下面的人也不敢接。哪怕是真的接了,也许老板反而会怀疑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

  凭借个人的筹划和决心领导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企业必须适应以广大员工的意志,作为企业的决策方向。

  穆胜:

  一个企业家的幽默感是他开放程度的表征,您很有幽默感。在这次旅行中,我更真实地感受到了海尔的“去官僚文化”,上下车、上下飞机,大家并不是让您走第一个,您也是自己拿行李……您的下属们也并不怕您,更多的像是一种尊重,没有所谓的“官僚礼仪”。

  张瑞敏:

  对于企业的“官僚礼仪”,我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我的要求是不准把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一个人特殊化,不允许有任何的区别对待。出差时,如果有人让我先走,或者帮我拿东西,我反而会很生气。

  穆胜:

  因此平等应该是您内心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但您最早是在国企工作,实际上是习惯了科层制的,为何后来会有这样的倾向?

  张瑞敏:

  要当好管理者,首先要当好被管理者,缺乏对被管理者的尊重,不可能搞好管理。我以前是做工人的,发现上下总是很难一条心。上面老是出昏招,下面也消极执行。为什么会这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角色的不一样,上面不了解情况,容易下发一些无法落地的规章制度;上面即使下发了很好的改进技术方案,下面也可能会因为考虑学习成本、使用习惯等,不会主动行动。所以,与其一味留恋权力,还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工人,让他们自己把办法想出来,把他们为用户创造的价值直接分给他们一部分。

  其实,工人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企业要给他们平台和发挥的空间。不给的话,只会引起他们对工作的消极情绪,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满意。

  穆胜:

  您的经历让您觉得必须要通过平等关系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破解这种问题。您对于组织改造的决心毋庸置疑,但这种挑战传统的行为也极具风险,您的果敢是源于什么呢?

  张瑞敏:

  果敢还是源于我们认识到科层制的弊端。企业不能依赖于个人,如果我们研究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职业经理人接班之后都无法让企业维持在原来的高度,更不用说有所突破。国外的500强企业往往喜欢设置几个继任候选人,让他们进行竞争,再进行精心挑选。其中一人上了,还要让另外的人离开,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权力空间,但最后继任的效果却很难让人满意。不是因为他不能干,而是因为在那种模式里,他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失去了主人翁精神。

  只有平台才能生生不息,我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自运行的机制”,不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也是我们坚定走这条道路的原因。

  放弃个人,成就平台的伟大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要找准企业与个人的平衡点,个人往往要让步于企业,而企业的成功也会反哺自己。

  穆胜:

  从您个人的动机层面,您为什么要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还去冒险呢?是为了造福海尔,还是造福商界?

  张瑞敏:

  没有想那么远要去造福商界,还是先把海尔做好吧。这个企业从濒临破产到现在,是海尔人一手打造出来的,我们每个人对海尔都有深厚的感情。为了这个企业的未来,我们都愿意去冒险!

  而从我个人来讲,为了海尔的未来,我必须把海尔打造成一个属于员工的创新平台,而不是我个人的企业。就像我最近在耶鲁大学领奖时所说的那样,“如果哪个企业家以为自己是传奇,他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穆胜:

  的确很难想象,美国是一个平台型国家,强调自由,但他们的企业全是科层制。而中国一个基于儒家文明强调秩序的科层国家,居然有一个企业开始打造平台。

  张瑞敏:

  大企业的领袖们手握权力很难放弃,而对于权力的迷恋是企业无法转型的症结。我们用海尔的实践告诉大家,我们没有领袖,愿意放弃权力,让个人平凡,让平台伟大!

  穆胜:

  要打造平台,必须要有英雄,没有这个人的魄力,企业无法撼动既得利益者,无法打破科层制。但这个人一定不能把自己当英雄,而是要有平等的心态和对于人性的无限尊重。他需要在担纲了主角之后,回归平凡,让位于平台,成就他人。这种人很少,如果有,他注定是个传奇!

  后记:作为一名一直研究海尔的学者,我接触了大量海尔在变革中的一手资料,也与张瑞敏先生数次交谈,并亲历了他与世界顶级学者的若干次对话交流。这似乎可以让我对海尔做判断,但绝对不足以让我对张瑞敏先生做判断,而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不能对企业的掌门人做判断,对于企业的判断就不可能全面和准确。

  今年6月,我随张瑞敏先生和海尔高管团队赴美国,参与了若干的公务和学术活动。期间,我与张瑞敏先生进行了深度交流,终于能够交流一些平时问不到的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了一个不同的张瑞敏。

  这位年近7旬的企业家,衣着朴素,行事低调,把经营企业和学习知识当成了自己最大的爱好,以至于几乎没有业余生活。在机场,他和下属一起拉行李;在餐厅,他和大家一起坐大堂……在耶鲁领奖后,在他重回第一次在哈佛商学院演讲的课堂时,我们觉得这样重要的场合应该让他单独留影,他却说“大家一起来吧”……有时,他很幽默,妙语连珠的玩笑,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时,他很保守,看着我新买的LV挎包,开玩笑说:“你这个包和我们青岛大街上卖的也看不出区别嘛”;有时,他又有点潮,甚至不介意和下属玩自拍,还问“这个不需要自拍杆吗?”……

  其实,他要千辛万苦地“砸组织”,要打造一个平台,并不是要创造某种管理理论,而是平等的价值观渗透出来的东西。企业家就是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阅读
  • 江森自控连续第七年...
  • (中国上海,2018年7月27日)近日,第十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在北京举行。在期间发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中,
  • 发稿时间:
  • 德图testo 440全新上...
  • Testo 440新品发布会-广州站今夏,德图仪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地分别召开了德图环境部年度新品testo 440双联通用
  • 发稿时间:
  • 德图助力知名新风厂...
  •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所以很多人会选购一些让空气变得清新的产品。这样的需求也
  • 发稿时间:
  •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
  •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文件中能地热 [2018] 002号关于举办四季春2018第十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暨第五届地源热
  • 发稿时间:
  • 设计生命建筑 展示真...
  • 2018年6月14日,正当仲夏,稻花飘香、桃李及肩的季节,第十六届MDV中央空调设计应用大赛学生组预选赛颁奖典礼在中机国际工程设计
  • 发稿时间:
  • 客厅是选择柜式空调...
  • 很多人都知道客厅的空调一般是选择柜式空调,那挂式空调可不可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分析:1、挂式空调挂式空调使用
  • 发稿时间:
  • 海尔发布新品自清洁...
  • 海尔联合苏宁发布自清洁空调新品海尔联合苏宁易购发布了温湿双控的自清洁空调新品净铂自清洁空调。据悉,净铂自清洁空调搭载最新
  • 发稿时间:
  • 2018年中国供热展面...
  • 中国绿色暖通市场商机勃勃,在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驱动下,ISH ChinaCIHE 2018 2018中国国际供热通风空调、卫浴及舒适家居系统展
  • 发稿时间:
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倘若您发现本站有侵权或不当信息,请与本站联系,经本站核实后将尽快修正!